安顺市菠愧坡196号
办公时间:上午9:00-下午6:00

案例中心

首页 / Our Projects /揭秘视觉中国的“吸血”生意:年赚数十亿,为何人人喊打?

揭秘视觉中国的“吸血”生意:年赚数十亿,为何人人喊打?

2025-03-19 23:15:44



一、视觉中国的“印钞机”模式:靠“搬运”图片年入数十亿,为何总被骂“版权刺客”?

1.1 商业模式:版权交易的“中间商赚差价”​

视觉中国,这个被称为“中国最大图片超市”的平台,本质上是一家“版权搬运工”。其核心商业模式为通过搭建“PGC内容+B端/C端用户”平台,聚合全球超过4亿张图片、3000万条视频及35万首音乐资源,连接上游创作者与下游客户(如媒体、广告公司、企业等),通过授权交易实现利润最大化。简而言之,即以低价从摄影师、机构或版权方收购素材,再以高价转售给企业、媒体等客户。其2018年的年报显示,视觉中国实现营业收入9.88亿元,净利润3.21亿元,其中图片版权使用费收入7.82亿元,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70%,毛利率高达68.58%。

视角中国网站

​上游:版权收购​

  • 与Getty Images、500px等国际图库合作,成为其中国独家代理,垄断中国独家代理权
  • 签约1.5万名摄影师和艺术家,单张图片收购价低至数百元,转手卖出数千元高价;
  • 素材库覆盖图片、视频、音乐,堪称“版权帝国”。

​下游:授权分成​

  • 平台对素材进行分类,并根据分类以不同比例与创作者进行收益分成,创意类图片(例如艺术摄影)分成30%~50%,资讯类分成更低;一般来说,非独家签约摄影师通常获得25%的收益,而独家签约可达50%。

视角中国连接上游内容和下游用户的平台型商业模式

​​“鹰眼”系统:版权维权的“核武器”​​

视觉中国的“撒手锏”是自主研发的“鹰眼”系统:

全网扫描图片使用痕迹,每年发起数千起侵权诉讼

诉讼案件数量与客户增长呈“正相关”,通过“以诉促销”策略,年创收数亿

hb火博·体育


视角中国营收


​1.2 争议焦点:是“维权卫士”还是“版权流氓”?​​

​​“钓鱼式维权”连环翻车:

  • 黑洞门风波:2019年,视觉中国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标注版权,声称“商业用途需付费”。实际上,该照片由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,图片遵循CC 4.0协议,仅需署名即可免费传播。
  • 国旗国徽图片争议:视觉中国平台曾上架标注为“自有版权”的国旗、国徽图片,遭共青团中央公开质疑后下架;

国旗国徽版权遭共青团中央批评

  • 星空摄影师戴建峰事件:2023年,星空摄影师戴建峰发现自己的173张作品被视觉中国起诉侵权,索赔8.65万元。视角中国称其通过Stocktrek和Getty获得授权,但Stocktrek和Getty都否认对中国的版权。

视角中国对戴建峰事件的回复

​版权链条混乱​:

视觉中国的授权机制错综复杂,透明度不足。例如,摄影师与Stocktrek签约时可能仅限海外销售,但平台却擅自将作品授权给国内客户,导致法律纠纷。这种“一鱼多吃”的操作,最终让真正的版权人权益受损。


​1.3 未来布局:AI与区块链能解版权之痛吗?

面对争议,视觉中国正尝试转型:

  • AI赋能创作:推出AI智能搜索、模特转换等功能,降低用户使用门槛。
  • ​区块链溯源:上线“元视觉”数字藏品平台,试图通过区块链技术确权,但实际效果仍待观察。

不过,业内人士指出,若授权透明化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,仅凭技术升级恐怕难以重新赢得用户的信任。


二:创作者的血泪控诉:签约=卖身?平台抽成70%,月入不够一杯奶茶钱!​

​2.1 创作者困境:签约即“卖身”,维权成本高昂​

对于摄影师和插画师而言,视觉中国既是变现渠道,也是风险源头:

​签约背后的陷阱​

平台要求创作者签署格式合同,但这样的格式合同可能藏雷

“全球独家授权”“允许转授权”条款,让创作者失去作品控制权;

插画师反成被告:一位插画师发现自己的作品被其他品牌盗用,而平台却未显示相关销售记录,使其在维权过程中反而遭到索赔。

​收益微薄​

尽管平台宣称“累计支付版权费超18亿元”,但多数创作者分成比例低至20%~30%,且收入结算周期长达数月。分成比例也是十分悬殊:

非独家签约分成仅25%,独家签约50%却限制销售范围;

一位签约摄影师直言:“平台抽成后,我的单张作品利润不到10元。”无奈自嘲:“一张图片换不回一杯奶茶,生活艰辛可见一斑!”

摄影师在视觉中国分成后的收入仅35元


三、从“图片搬运工”到“数字艺术家”——视觉中国如何让普通人靠作品躺赚?​

​3.1 创作者变现指南:如何入驻平台分一杯羹?​

尽管争议不断,视觉中国仍是创作者的重要变现渠道之一。但想分一杯羹,必须掌握“生存法则”。

1.平台入驻指南:避坑攻略速收藏

入门门槛:

上传30张原创作品,通过审核即可签约;

独家还是非独家?选错可能损失惨重!独家合作分成50%但限制条件多,非独家则曝光量大但平台抽成30%。

揭秘视觉中国的“吸血”生意:年赚数十亿,为何人人喊打?

涨收益秘籍:

垂直领域深耕:如美食、风光类图片需求稳定,易获平台推荐;

多平台分发:同步小红书、站酷,扩大曝光和作品影响力。


​3.2 替代方案:逃离“视觉牢笼”,创作者的新出路​

鉴于平台的高抽成和潜在的版权风险,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做出以下选择:

直接对接客户:通过社交媒体或设计公司接单,跳过中间商;

自建作品集网站:利用SEO优化和版权声明保护原创;

新兴平台崛起:如Pixabay、Pexels等免费图库,虽收益较低但无版权纠纷。

​3.3 平台责任: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创作者权益?​

视觉中国若想长久生存,需解决两大问题:

透明化授权:明确标注作品来源和授权范围,避免“一稿多授”;

提升分成比例:与国际图库(如Getty)看齐,激发创作者积极性。


四、​结语:版权生态的博弈与进化​

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,反映了中国数字版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复杂性。它既是创作者变现的桥梁,也是侵权争议的焦点。

未来,随着AI技术普及和区块链应用深化,或许能找到更公平的版权交易模式。但在此之前,创作者需擦亮双眼,平台也需回归“服务者”本位,而非“裁判员”角色。

毕竟,真正的版权保护,不应是一场“罗生门”式的零和博弈。